(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55年,塞罕坝机械林场三代人前赴后继、艰苦卓绝,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成为首都和华北地区的水源卫士、风沙屏障,用生命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绿色传奇。为弘扬“忠于使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河北新闻网即日起启动用生命书写绿色传奇“我眼中的塞罕坝”图片征集活动,面向广大网民征集镜头下的塞罕坝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典型人物,用网民视角展示塞罕坝几代人的奋斗成果。优秀作品将用于塞罕坝相关宣传报道中,您的一幅作品会让塞罕坝精神传播的更深远,欢迎大家踊跃参与,展示您眼中最美的塞罕坝!
【活动主题】
用生命书写绿色传奇“我眼中的塞罕坝”
【活动时间】
即日起——8月31日
【拍摄时间】
不限
【拍摄内容】
包括塞罕坝机械林场在内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涵盖塞罕塔 、月亮湖、七星湖(湿地公园)、泰丰湖、治沙示范区、木兰秋狝文化园、滦河源头、金莲映日观赏园、亮兵台风景区、白桦林、尚海纪念林、大梨树沟景区等自然人文景观,还可拍摄林场工作人员日常劳作、休憩等画面。题材可以宽泛涉猎,只要能反映出塞罕坝的景美、人美,精神美等特点,都可以拍摄上传!
【参与方式】
1、将作品原片上传到邮箱:yanzhenluntan@163.com,注明姓名、网名、联系方式
2、点击导航栏的影赛活动选择影像河北活动类别,上传作品。标题格式:【我眼中的塞罕坝】+标题。注明拍摄时间、地点、配简短说明。
上传数量不限,多多益善!
【塞罕坝相关介绍】
6月30日上午召开的河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座谈会上,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荣誉称号,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向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主要负责人颁发牌匾。
55年前,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创业者从全国18个省(市)集结上坝时,面对的却是“黄沙满天飞、飞鸟无栖树”的茫茫荒漠。高寒、低温、冻土,对人的生存都是个巨大的考验,人工造林的成活更是他们面对又必须破解的难题。肩负为首都防风固沙、为京津涵养水源使命的塞罕坝人,没有屈服于自然环境的恶劣,他们在平均海拔1500米的高原上倔强地植下自己的信念。
今天的塞罕坝,林海绿原、水草丰茂,是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
喜欢摄影和绘画的朋友一定会迷恋塞罕坝,因为这里太美了,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捕捉到亮点。这里有松林、白桦林、湖泊、湿地、草原、山岭;这里的天空很低很蓝,大片的云朵似乎就在头顶飘过;这里有成群的牛羊、骏马、和路边不经意发现的狐狸。
寻求安静和慢节奏的朋友一定对塞罕坝流连忘返,因为这里太静了。偌大的一片湖面,看不到一丝人影,水波击荡声和蜻蜓点水扇动翅膀的声音清晰可闻;顺着草原蔓延而去的公路上,听不到一丝车轮滚动声,满眼是无边的青黄色和连绵的山岭。
春夏时节,万顷松涛,清风习习;茫茫草原,繁花似锦,游人徜徉其间,心旷神怡,不知有暑。八月金秋,红叶满山,霜林叠翠。一到冬季,林海雪原,莽莽苍苍、气象万千;雪淞玉树,无限情趣。这样的美,教人如何不动心呢!
水的源头
走在滦河与辽河的发源地,看着牛羊低头吃着肥沃的青草,举着相机远远拍着奔驰的骏马,深深的吸一口无霾的空气,感受到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的简单和纯粹,纯粹到忘记了烦恼,忘记了自己。
云的故乡
塞罕坝草原被摄影师们誉为“拍不烂的塞罕坝”。晨曦初露的山村,波光潋滟、倒影如画的湖泊,如梦如幻的云彩,繁花点点,绿草莽莽苍苍......让人忍不住一直按下快门,希望这美景,再多一张,再多一点。可一个相机怎能承载塞罕坝全部的美。
花的世界
来这里赏花,来这里骑马,这里是塞罕坝。情人节给男/女朋友发个大红包有什么浪漫,手牵手坐在花的世界,那感觉想想都杠杠滴。
林的海洋
漫步在晨雾蒙蒙的小乡村,听着鸡鸣,问着草香,执子之手,漫步在天地之间,没有目的地,因为走在哪,哪里就是我们最美的记忆。
休闲度假的天堂
|